出道即巔峰的“海歸二代”如何獲得未來30年的競爭力?
分類: 最新資訊
網名詞典
編輯 : 網名大全
發布 : 11-24
閱讀 :110
隨著國際教育進入3.0時代,越來越多高階家長進入國際學校領域,對學校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不僅能培養學生進入世界頂尖名校,更要成為終身學習者。這一期,藍橡樹教育節邀請到了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車艷麗校長,與大家分享在當前大環境下,如何提升孩子的競爭力?本文根據車艷麗校長2個小時講座內容整理。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教育的100種可能」是藍橡樹教育節2023的主題論壇活動。我們邀請30位在國際教育領域遠見卓識的影響力人物,邀請他們與藍橡樹創始人張蔚老師對談,共同探索在國際教育親歷者的眼中,除了升學、考試之外,教育的多樣可能性。騰訊教育“2021年度中國人氣名校長”新浪教育“2021年度國際化教育影響力校長”騰訊教育“2022年度中國教育家巾幗人物”京領教育“領軍校長”2023福布斯中國國際化教育卓越貢獻獎一、孩子就像樹葉,各不相同在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父親,當年恢復高考的時候,他是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 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了一名工程師,被國家分配到國有儲備庫工作, 我從小就在糧庫大院長大。父親是他們七姊妹中的老大,而我又是我們家族中第一個孩子, 從小到大,他對我都是按照男孩的標準來的。從讀書開始,我被要求必須考前五名,否則他就不會去參加家長會,因為他覺得很丟人。所以從小到大,“一定要考前五名”成為了我的座右銘,影響了我的整個成長過程,我一直覺得,這是爸爸的要求和期待,我才會去想考前五名。學校外景圖源:蘇州海歸子女學校公眾號但到了大學,我開始對學習有了另一種考量。剛進大學的時候,我曾有過想放縱自己的沖動,但從小到大父親對我嚴格要求,也導致我養成了非常自律的習慣。去年大學同學聚會,同學們都說那時的我總是錯過大家的狂歡節。因為我們每一年的期中考試是在圣誕節之后的第二天,每次圣誕節同學們都會出去玩,但是我卻說我要復習,因為第一門考的科目是我最不擅長的計算機。或許就是因為父親的期望,使我養成了在任何事情上都追求做到最好的好習慣。在成為媽媽后,我意識到我從小接受的這種教育方式不一定適用于我兒子。對于我兒子,我更注重讓他快樂學習,而不是強求他必須做到成績前五名。希望他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就可以了。特級教師李鎮西有本書叫《教育的100種可能》,教育本身就是多元的,孩子們就像樹上的樹葉,各不相同。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個性,去挖掘他們的潛能。不能采用千篇一律、按照工業模式生產孩子,簡單地灌輸知識,因為當下的孩子面臨的挑戰與過去完全不同。11月8日,海歸初中部的學生們開啟了為期3天的徒步跨學科探究活動車校和老師們為大家舉辦了出征儀式二、熱愛能抵千軍萬馬從業20多年,我目睹了國際教育的發展歷程。1.0時代,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出國,是因為國內體系的成績,可能進不了較好的大學;2.0時代的國際教育,可能就是出國鍍金,追求名校。到如今的3.0和4.0時代,越來越多的高知家長選擇國際學校,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規劃教育路徑,他們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全球視野,希望通過出國留學的經歷,孩子能夠獲得面對未知世界挑戰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為了名校和學歷。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方面表現得非常有遠見,尤其K12學校的很多家長,從幼兒園一直規劃到大學。這一方面對于明確教育目標是有益的,但有時候也可能會使孩子失去一些挑戰和嘗試的機會。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舉個例子,在我兒子八歲的時候,我讓他去學鋼琴,這并非是他自愿的,而是我小時候的理想。然而,學到第二個月就出問題了,他坐在鋼琴面前怎么都不動,無聲地抗拒鋼琴課。后來過了半年時間,他發現他更喜歡小提琴。到現在已經學了兩年小提琴,出于自己的熱愛,他堅持了下來。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覺得當時自己沒有做到或者沒辦法實現的,希望孩子去實現,卻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熱愛能抵千軍萬馬,當他不熱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什么都沒有用的。海歸初中部同學圖源:蘇州海歸子女學校公眾號我們學校去年在初中部推出了服務社區項目,其中有個孩子的項目特別令人驚訝,他設計了一個能夠提醒老年人按時吃藥的藥盒。他發現爺爺奶奶在家經常會忘了吃藥,于是他就思考并設計出了一個藥盒。這個藥盒能夠通過APP與手機連在一起,可以提醒老人要吃藥,同時會把藥放在盒里,還做了一個磁吸,能夠粘在手機上,因為爺爺奶奶有時候出門,可能會忘記拿藥盒。他所有的創意到最后落到圖紙上,其實經歷了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最后生產階段,因為他生產的樣品比較少,找廠家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我們的條件是不可以花自己的錢),他就通過義賣籌資、找廠商,最后在多方幫助下,找了一個廠家生產了100個產品。他在我們社區找了100個老人投入使用,之后,他收回大家的使用反饋,又繼續給藥盒做更新換代。這個項目歷時大半年,整個小組成員有三個孩子,都做得非常開心。唯有熱愛能驅使他進行探索、思考,這是家長逼不出來的。當孩子心里有愛、眼里有光,有探索事物的激情時,你會發現教育真的是有100種可能,甚至會有1000種可能,因為他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斷去引導孩子。引導和強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引導需要家長去挖掘孩子的熱愛,推動孩子一步一步探索,即便哪天他碰壁了,你也會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說沒關系起來再重新試。但是如果強壓孩子,孩子就會慢慢對父母會產生反感,甚至于直接躺平,這是最不好的一個狀態。三、拒絕內卷,進化自我做個快樂的平凡人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進化”(evolution)和“內卷”(involution)兩個詞的英文只差兩個字母,當我們在看“進化”和“內卷”這兩個詞的時候,卷不卷其實是一種心態問題。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是拿別人的孩子來與我們的孩子比較,這是非常沒有必要的。其次,家長過多的焦慮會導致內卷。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家長往往期望孩子成為精英,有好的學歷,未來有好的工作和收入,因為有這樣一系列的焦慮,所以我們才會卷,就會想讓孩子一定要努力成為精英。其實精英和成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多年前,我讀過一本書叫《優秀的綿羊》, 書中提到,很多人在他人期望下成為了所謂的精英,這些人可能在30歲或40歲時已經在自己的行業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當他們停下腳步時,有時會思考當前的生活是否真的是他們內心所渴望的,還是只是他人眼中期望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可能已經變成了隨波逐流、沉浸在競爭之中的人,他們失去了真正追求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以及實現這個過程中的快樂和幸福感。學生們參加戶外活動圖源:蘇州海歸子女學校公眾號曾經有一個學生,他同時拿到了牛津和加州伯克利的offer,他選擇加州伯克利,媽媽卻希望他去牛津,母子倆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孩子解釋,自己很喜歡美國的環境,自己還沒想好未來學什么專業,希望通過一年的通識教育,幫助自己選擇專業。他認為加州伯克利可能會更加適合自己。一個18歲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和未來規劃,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反觀我們作為家長內心的焦慮,其實很多時候是沒有必要的,當下我們焦慮孩子的成績、可能跟誰比不如誰。但其實縱觀人生,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不要把所有的能量都在短暫的12年里用盡。在未來社會,一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同時他能夠生活得很快樂,這未嘗不是一種成功。所以當談到內卷時,我更希望使用“進化”這個詞。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種進化,今天的自己應該比昨天的自己更出色,成為更好的人。三、如今的國際教育要培養孩子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我與眾多海歸家長打過交道,發現他們對孩子教育有著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主要有三種類型的家長。第一種是自己很優秀的家長,他們期望孩子能夠比他們更出色。 第二種是和我犯過一樣的錯誤的家長,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實現他們未曾完成的理想。 第三種是覺得自己已經夠好的家長,不想讓孩子那么努力了,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不需要過多的干預。第一種家長可能會有個誤區,認為我已經很優秀了,那孩子應該比我優秀。遺傳學中有個均值回歸的概念,父母在某方面很優秀,孩子在這個方面可能會表現平庸,但這不代表他其他方面不行。對于第二種類型的家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強迫其走自己曾經未能完成的路。第三種類型的家長,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現在有個詞叫“新三代”,即無房貸、無車貸、無后代,叫新三代。即使家庭條件很好,父母很優秀,我們也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國際教育在這方面就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讓孩子們能夠走出去,追尋自己的興趣,同時不必過于擔憂物質條件。雖然這一代人擺脫了80那一代人為房子、車子發愁的情況,但他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未來很多工作將被機器替代,人才需求將更注重思維能力、領導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鍛煉。因此,學校不僅僅應該關注學術成績,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的能力。學校外景圖源:蘇州海歸子女學校公眾號我曾經有個學生,物理專業本碩連讀, 他在國外面臨著很多挑戰,他所學專業的兩位教授都已經年事很高,都是70多歲的終身教授,疫情導致教授們經常生病,這就意味著學生們需要非常自律。作業必須完成、考試仍然要參加,否則將無法畢業。除此之外,許多老師都是印度籍或者巴基斯坦籍,帶有濃厚的口音。他花了近半年的時間適應不同的口音,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專業內容對他來說已經很有難度,但最終他成功地克服了這些困難。我們現在面臨的教育環境,需要培養孩子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保持冷靜的定力,讓他們在面對困境時不焦慮、不困惑,而是能夠淡定應對。這是我們教育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今越來越多家長都開始意識到,提升孩子的能力和軟實力比提高成績更為重要。如果要選擇一種能力,我認為領導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個領導力不是希望功利地成為領導,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在與他人的合作的過程當中有協作、共榮的能力。聯合國1972年出版的《學會生存》中提到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存,我覺得這四點總結起來就是領導力。擁有領導力的人,首先要學會做人,一個人的品德決定著他能走多遠。 其次,要學會做事,只有踏實靠譜的人才能取得長遠成功。 除此之外,還要學會求知,因為社會在快速發展,停留在原地將導致被淘汰。 最后,要學會共存,因為在社會中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培養領導力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任務,我們往 往忽略了無法通過成績展現的品質,比如孩子的自信、面對困難時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等。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它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花,有可能開在冬季,有的開在春季,也有的開在夏季,每一朵花都有屬于它開放的季節,父母不要焦慮,以一個良好的心態靜待花開,孩子自然會健康快樂成長。高中群管家微信號: guanjia0040